谁能拯救8090后家长?!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教不好孩子......


2021-11-18 15:32  现代教育报  浏览量:269

有人说成年人的崩溃

只在一瞬间

前一阵,这位爸爸的崩溃被推上热搜

虽有些荒诞但让人十分感慨

没想到

压垮爸爸妈妈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教育孩子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针对上千名80、90后家长的数据调查。

94.7%受访家长期待家庭教育促进法缓解教育焦虑,80.7%受访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困惑很多。

这些80、90后家长,自身学历较高,作为重视家庭教育的一代,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家庭教育相关知识,但很多家长依然感觉力不从心。

“我们小时候,父母没有学习什么育儿知识,我们照样上了好大学。怎么到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管了呢?”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还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如今,爱学习的一代父母为何面临的育儿困惑更多?

如何缓解80、90新生代家长的育儿焦虑?

解析

资讯过多父母需学会甄别

特邀观察员:郑璐(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心理教师)

80、90后家长正经历信息输入最为丰富的时代,学习育儿知识不只依赖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有更丰富的资讯来源,可以通过书本、网络学习到育儿经。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出现,似乎每个人都能够对育儿“指点一二”了。爱学习的父母能够敏感地发现,很多网络育儿经都自成一派,甚至观点相左,但似乎他们又都能够培育出优秀的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东一拳,西一脚,结果哪都学不像,自己的孩子也没教好,当然更焦虑了。

对孩子来说也是这样。今天的小孩绝对比父母小时候拥有更多的学习渠道,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网络和电视的影响,父母的权威性在下降,孩子会质疑父母的一些管教方法,有更多自己的主意。父母想要管好孩子,就要做到既能跟他们亲近,又能让他们信服。因此,当代父母育儿的困难确实更大了,父母焦虑增加也很正常。

想要缓解自己育儿路上的焦虑,家长首先要选定一个育儿理念从一而终。这个理念类似我们现在谈的家风。有些家风强调权威和孝顺,有些家风强调平等和快乐,根据你自己的价值观确定,具体的原则可以参考新出台的家庭教育法。其次,家长要学习与家风配套的具体育儿技术,比如沟通技术、情绪稳定技术等,家长学会之后就知道怎么说怎么听,怎么鼓励孩子,制定规矩等。这一部分,市面上有很多课程,求精而不求多。最后,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家长个人的状态。很多家长自费学习了育儿课,一学就会,一用就废,问题就出在这里。家长自身传递的情绪状态和行为习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深,如果家长本身很焦虑,就很难让孩子学会放松。

支招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

特邀观察员:陈钱林(广东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

为什么新生代父母面临的育儿困惑更多?一是因为比上一代父母更加重视家庭教育。育儿从来都是不容易的,重视育儿的家长越多,面临的困惑自然就多。二是学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孩子在抢跑,让家长感觉无所适从。三是互联网更容易传播负面的消息,放大了家长的焦虑心理。客观地说,过去“问题儿童”数量也不会少,只是消息没有现在传播得快。

新生代家长如何化解育儿焦虑?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世上找不到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的天性、兴趣、能力都不同,都有自己独立的成人成才路径。功成名就的是才,所有能自食其力的幸福的普通人也是才,家长要树立“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多元的人才观。家庭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怎么样的模型,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孩子出人头地,而是培育健全人格。人的一生,健康第一,人格第二,事业第三。孩子的教育也一样,不管竞争多么激烈,要始终把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摆在重要位置,只有身心健康,其他才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同时,多学习育儿方法。教无定法,但教育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育儿是极其困难的事,不学习的家长将会处处碰壁。基本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他人家庭教育成功的经验,都要学习。比如,我们家家庭教育的“自律、自学、自立”核心思想,就是在前人基础上学习过来的;围绕这“三自”真理,在实践中我又摸索了一些行之有用的操作方法。从古至今,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很多。多学习也许不一定有用,但不学习肯定会走更多弯路。

注重互动 与孩子建立亲密情感链接

特邀观察员:张巧(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每个时代的家长有每个时代家长的使命,“双减”政策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对家校社三大系统要素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0、90新生代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压力,有时甚至会焦虑。如何缓解育儿的焦虑,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三个解决策略。

首先,树立科学明确的育儿观念。家长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用心与孩子互动交流、建立亲密情感的过程。要结合孩子、家庭以及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实际情况制定育儿目标,目标一定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健康快乐、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的育儿观念要明确且坚定。

其次,提升自身育儿实践的自信。很多家长焦虑是因为不自信,要吃透新的育儿理念及政策,在育儿实践中家长应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认识到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努力帮助孩子不断解决成长问题。家长也要信任国家作为家庭教育“支持方”的政策保障、学校和社会作为“协同方”的专业引领和支持。

此外,提高家庭教育供给的质量。家长应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主责方”的责任,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营造夫妻和谐、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通过与孩子一起学习、阅读、锻炼、旅行等活动,让孩子在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供给中收获成长。

回归“父母”角色 轻装做家长

特邀观察员:董丽燕(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二级心理咨询师)其实,首先应该厘清的是,新生代家长的育儿焦虑来自哪里。他们的焦虑仅仅是来自育儿吗?

与父母们求温饱、孩子有学上的时代不同,80、90后家长所处的时期中国社会矛盾已经变为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优质教育资源不普及、不均衡,必然带来“望子成龙”父母们的焦虑。此外,80、90后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过程中背负了过重的期望,对于升学的焦虑已经嵌入这一代人的“代际人格”;加上近年来由于疫情、金融风暴等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给80、90后带来的严重的就业、发展、生育压力,他们也必然会把这种焦虑变本加厉地传递到自己的下一代,并付诸行动——“鸡娃”。

因此,时代不同了,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氛围、父母心态、家庭期望、孩子成长环境等因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80、90后家长的“小时候”和现在子女也处在迥然不同的两个时代;如果以自己小时的成长经验和观念,去养育现在生长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孩子,怎么会不发生错位、误解呢?

今年,辅导孩子写作业“抓狂”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和“槽点”;社会流行病调查发现,学龄儿童焦虑抑郁发病率持续上升,并且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而双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力求缓解社会焦虑、家长焦虑,减轻孩子负担、家庭负担而出台的。

它以法规的形式出台,与以往的“提倡”“鼓励”不同,首先明确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家庭、政府、社会、学校各方的责任,纠正了以往角色混淆,责任错位、缺位的弊端。以往家长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本应学校承担的知识、技能、升学应考等学科学习,以“外行人”干“内行事”,把自己和孩子搞得焦头烂额之际,却忽视了家庭和父母本应承担的对孩子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颠倒了“成绩”与“成人”的关系。

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深入推进及政府和专业社会力量对于家庭教育的介入,建立覆盖全民,渗透到社区、村庄的公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即使是让家长头疼的个案,也能得到专业的服务。

未来,我们只需回归“父母”角色,轻松做家长,陪伴孩子,与子女共同成长。

学业规划.jpg


版权所有 北京学信信息科学研究院 © Copyright 2013- 2020 www.xueyeguihua.com 学业规划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许可编号京ICP备190528880号

客服热线:400-686-8880 平台合作 商务合作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