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五个要”


2025-07-02 13:45    浏览量:50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教育家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有近30年从教和近20年育儿经历,小有心得体会,非常乐意给大家分享。对于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笔者总结了“五个要”,仅供参考。

一、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小孩健康、快乐成长依赖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如何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笔者认为:灵魂就是“爱的存在”。因为有爱,家庭才有温度、才会和谐。家长不能狭隘地认为责任和义务就是爱的全部,其实尊重、理解和陪伴更是爱的丰富表达。(1)相互尊重。家庭不能搞“霸权”主义,特别是夫妻之间,不能让孩子感觉“我家谁说了算,我只听谁的”,这样就会破坏家庭民主、和谐氛围,也会让另一方的教育不奏效;(2)相互理解。家庭成员长时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意见分歧和小摩擦,做长辈的不能因为矛盾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责、争吵,制造“硝烟”和“冷战”,这样只会让小孩担惊受怕,给他们带来心理阴影,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当意见产生分歧时,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心平气和地沟通,让小孩感受到相互理解和包容的温馨氛围;(3)温情陪伴。俗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亲要尽量地从无效社交中解脱出来,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多与家人进行一些愉快沟通、互动,让家庭弥漫着爱的气息。当然,这种陪伴不仅是身影的陪伴,更是心灵的沟通,如果没有心灵的陪伴,形影相随也是孤单。

二、要树立家长应有的威信

如果家长在小孩面前失去了应有的威信,所有的施教都是低效、无力的。我们虽然提倡家长“蹲下来”做朋友,但前提是要“站着”做父母。因为小孩的理性认知和生活阅历,还不足以形成清晰的是非、美丑观念,甚至有时苦口婆心都无法奏效,那么,家长必须拿出应有的威信,强行制止小孩的错误言行,在这个时候,家长要立场一致,千万不能有一方护短,否则,就像“风箱里拉耗子”,“0”效应。当然,家长的威信不是靠“高声”加“棍棒”树立的,是靠家长平时坚持做人原则,彰显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如何树立家长的威信,笔者给大家提两点建议:(1)讲诚信。家长要与小孩达成诚信默契,并共同遵守,都不能出尔反尔,承诺的要做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兑现,也要耐心解释获得理解,因为欺骗是损害诚信的第一大杀手;(2)做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孩子的榜样也是实现“无言之教”最有效的办法,“身教重于言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至少在小孩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千万不能将自己的陋习在小孩面前暴露无遗,因为你无意的行为会成为他有意模仿的范本,当你指责、批评他的时候,只会让他感觉你在欺负小孩,令你尴尬无奈。我想,家长如能很好地做到以上两点,你的人格魅力就散发出来,你的威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

三、要把握好家庭教育艺术

教育有它自身的规律,教育规律的核心就是人的成长规律。家庭教育艺术是一篇大文章,笔者结合自己的育儿体会跟大家谈几点心得:(1)把握尺度分寸。什么年龄阶段应该“多教多管、少教少管”;什么事可以包容理解、什么事是“0”容忍,家长要有分寸把握。一般来说,小学低中阶段,小孩的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还比较低下,家长就要多教多管;到了小学高年级,随着小孩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家长就要学会适当放手,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方式,要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为今后的独立、自理做好人生铺垫,这个时候就要实行少教少管,抓好大方向;对小孩的包容、理解要有度,包容不等于纵容,理解不等于无视。比如:关于触犯做人道德底线的行为,家长必须以强硬的态度及时纠正、扭转,因为“失德”就难以成人,难以得到福报;(2)注意方式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向家长介绍几种教育方法:一是“启发式”教育法。家长在引导、教育小孩时,多用故事和案例去启发他们明辨是非、美丑,比空洞的说教更加有效;二是“情境式”教育法。家长要善于打比方、制造问题情境,让小孩进行思考、分析,然后再进行及时肯定和适时引导,这样可让小孩“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三是“体验式”教育法。家长可以带领小孩走出户外,多进行一些劳动、社会实践体验,让小孩在体验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会为人处世之道,这是一种更生动、更直接、影响更深远的教育。

四、要注重身心健康教育

身心健康是小孩成长的基础,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心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健康,二者缺一不可。(1)身体健康。没有身体健康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是0。笔者建议家长要教育小孩有规律作息,督促小孩经常开展有益身体,健康饮食,正确使用手机等。关于手机管理,很多家长感到头痛,甚至到了无奈的地步。确实,如果手机不管理好,对青少年的危害是无穷的,既伤身体,又危害心理健康。虽然“手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单方面的问题,但我们家长可以做好自己该做的,会大大地降低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例如:对小孩使用手机要有时长限制,对使用手机的功能和内容要有具体要求等,这个一定要形成规矩,家长们也要从手机中解脱出来,做好榜样;(2)心理健康。家长要多用一些励志、暖心的故事去打动和感染孩子,让他们保持阳光的心态,阳光的心态是正确三观的体现,心理健康和不健康对生活态度的差别就是“积极”和“消极”,虽然他们只有一字之差,但带来的生活感受是巨大的,那就是“幸福”和“痛苦”;家长还要学会做好小孩的情绪调控,不能让不良情绪升级,“火上浇油”的事不能干;家长要用心挖掘和培养小孩的兴趣、特长,让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情绪有化解和正确发泄的渠道,让他们在爱好中找到获得感、快乐感和存在感。


版权所有 北京学信信息科学研究院 © Copyright 2013- 2020 www.xueyeguihua.com 学业规划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许可编号京ICP备190528880号

客服热线:400-686-8880 平台合作 商务合作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