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庭教育的小案例


2025-05-13 13:45    浏览量:4

一个5岁的小孩,性格开朗活泼,在幼儿园却不受小朋友的喜欢,原因是这个孩子从不遵守规则。有次爷爷的朋友带着孙子来家里做客,在和同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长辈们发现孩子没有礼貌,不懂得分享等诸多毛病,反思家里平时是否太溺爱孩子。

这之后,从父母到爷爷奶奶都共同配合,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矩和原则。面对乱放的玩具,奶奶不负责收拾,爷爷则询问大家,“以后如果有谁乱放东西,被我不小心当废品扔掉,我可不负责啊。”

妈妈和孩子约定,跳远比赛拿到好成绩,可以去玩卡丁车。可是孩子却因为屡屡犯规,最后被老师取消了成绩。妈妈不像从前一样,依着孩子,而是推迟了本次的卡丁车活动。

在家人们的齐心配合下,孩子终于渐渐养成了规则意识。

父母加油站

1.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到有一定的规则意识,需要家长的引导

2-5岁孩子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无法区别自己与外界环境,所以很多时候,不会遵守规则。孩子从道德认知的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需要家长的良好引导,否则,很多事情不会因为长大而自然改变。

2.家庭教育是全家人的齐心配合

很多人肯定和我有类似的感受,自己想这样带娃,奈何家里有无数拖后腿的队友。比如,我让孩子饭后吃零食,长辈会觉得吃一点也没有关系。这时候,我们通常会很烦躁。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需要通过大家的齐心配合,建立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孩子才能渐渐养成规则意识,如果妈妈要求这样,爸爸觉得那样,孩子在面对同样情形的时候,可能也会产生困惑。或者,渐渐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

而与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考验我们的智慧。

3.用“自然后果法”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所谓“自然后果法”就是让孩子在成长中自然收获经验的方法,比如,建立“好好吃饭”这个规则,很多长辈总担心,不吃饭会饿——这就是自然后果。

只有让孩子真的体验到自然后果,孩子才会慢慢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如果一边追着喂不进去饭,一边又给零食吃,下一餐的时候,孩子依然不会学会好好吃饭。


版权所有 北京学信信息科学研究院 © Copyright 2013- 2020 www.xueyeguihua.com 学业规划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许可编号京ICP备190528880号

客服热线:400-686-8880 平台合作 商务合作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