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感恩意识:让孩子了解家长的付出和爱是需要感激和回报的,可通过让孩子参加劳动、尝试赚钱等方式,让其明白金钱来之不易,进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感恩意识。
2、 平衡宽容与严格:“严是爱,松是害”,严格要求对孩子成长有促进作用,但也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能给予孩子信心和勇气,严格要求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其养成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
3、民主平等交流: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活动愿望强烈,可能出现“逆反心理”。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时,与他们平等交流,帮助分析事物、明辨是非。但也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对于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可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4、帮助认识自己: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材施教,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哈佛大学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存在多种形式,包括言语 - 语言智力、音乐 - 节奏智力、逻辑 - 数理智力等七个方面。
5、关注思想动态:高中生思想发展未定型,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鼓励自主学习:高中课程难度增加,家长要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给予心理支持:高中学习压力较大,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8、培养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习惯将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